《处世悬镜》 [南北朝]傅昭 撰
傅昭
[公元四五四年至五二八年]字茂远,北地灵州人。生于宋孝武帝孝建元年,卒于梁武帝大通二年,年七十五岁。六岁而孤,哀毁如成人。幼时,为袁颛所称。丹阳尹袁粲辟为郡主簿。仕齐至尚书左丞。入梁,累迁散骑常侍,金紫光禄大夫。莅官以清静为政,居朝无所请谒。终日端居,以书记为乐。博极古今,尤善人物,世称为“学府”。卒,谥贞。昭著有文集四卷,(《两唐书志》)行于世。
傅昭字茂远,北地灵州人,晋司隶校尉咸七世孙也。祖和之,父淡,善三礼,知名宋世。淡事宋竟陵王诞,诞反坐诛。
昭六岁而孤,哀毁如成人,为外祖所养。十岁,于朱雀航卖历日,雍州刺史袁顗见而奇之。顗尝来昭所,昭读书自若,神色不改。顗叹曰:“此儿神情不凡,必成佳器。”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,固欲致昭。昭以宋氏多故,遂不往。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,乃遣车迎昭。时愿宗人通之在坐,并当时名流。
通之贻昭诗曰:“英妙擅山东,才子倾洛阳,清尘谁能嗣,及尔遘遗芳。”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,深见礼,辟为郡主簿,使诸子从昭受学。会明帝崩,粲造哀策文,乃引昭定其所制,昭有其半焉。粲每经昭户,辄叹曰:“经其户寂若无人,披其帷其人斯在,岂非名贤。”寻为总明学士、奉朝请。
齐永明中,累迁尚书仪曹郎。先是御史中丞刘休荐昭于齐武帝,永明初,以昭为南郡王侍读。王嗣帝位,故时臣隶争求权宠,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而已,守正无所参入,竟不罹祸。明帝践阼,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。时居此职者,皆权倾天下,昭独廉静无所干豫,器服率陋,身安粗粝。常插烛板床,明帝闻之,赐漆合烛盘,敕曰:“卿有古人之风,故赐卿古人之物。”累迁尚书左丞。
梁武帝素重昭,梁台建,以为给事黄门侍郎,领着作,兼御史中丞。天监三年,兼五兵尚书,参选事。四年即真。历位左户尚书,安成内史。郡自宋来,兵乱相接,府舍称凶。每昏旦间,人鬼相触,在任者鲜以吉终。及昭至,有人夜见甲兵出,曰:“傅公善人,不可侵犯。”乃腾虚而去。有顷风雨总至,飘郡听事入隍中,自是郡遂无患,咸以昭贞正所致。郡溪无鱼,或有暑月荐昭鱼者,昭既不纳,又不欲拒,遂餧于门侧。郡多猛兽为害,常设槛阱,昭曰:“人不害猛兽,猛兽亦不害人。”乃命去槛阱,猛兽竟不为害。
历秘书监,太常卿,迁临海太守。郡有蜜岩,前后太守皆 自封固,专收其利。昭以周文之囿,与百姓共之,大可喻小,乃教勿封。县令尝饷栗,置绢于薄下,昭笑而还之。普通五年,为散骑常侍、金紫光禄大夫。
昭所莅官,常以清静为政,不尚严肃。居朝廷,无所请谒,不畜私门生,不交私利。终日端居,以书记为乐,虽老不衰。
博极古今,尤善人物,魏、晋以来,官宦簿阀,姻通内外,举而论之,无所遗失,世称为学府。性尤笃慎,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,昭召其子曰:“食之则犯法,告之则不可。取而埋之。”其居身行己,不负闇室,类皆如此。后进宗其学,重其道,人人自以为不逮。卒,谥曰贞。
长子谞,位尚书郎,湘东王外兵参军。谞子准有文才,梁宣帝时,位度支尚书。
昭弟映字徽远,三岁而孤。兄弟友睦,修身励行,非礼不动。始昭之守临海,陆倕饯之,宾主俱欢,日暮不反。映以昭年高,不可连夜极乐,乃自往候接,同乘而归。兄弟并已斑白,时人美而服焉。及昭卒,映丧之如父,年踰七十,哀戚过礼,服制虽除,每言辄恸。天监中,位乌程令,卒于太中大夫。子弘。
处世悬镜 [南北朝]傅 昭
目 录
识之 卷一
行之 卷二
止之 卷三
藏之 卷四
忍之 卷五
信之 卷六
曲之 卷七
厚之 卷八
舍之 卷九
识之卷一
天地载道,道存则万物生,道失则万物灭。
天道之数,至则反,盛则衰。炎炎之火,灭期近矣。
自知者智,自胜者勇,自暴者贱,自强者成。
不矜细行,终毁大德。
夫用人之道,疑则生怨,信则共举。
有胆无识,匹夫之勇;有识无胆,述而无功;有的有识,大业可成。
柔舌存而坚齿亡,何也?以柔胜刚。
见一落叶,而知秋临;睹洼中之冰,而晓天寒。
用人者,取人之长,辟人之短;教人者,成人之长,去人之短也。
岁寒乃见松柏本色,事险方显朋友伪贤。
天地赋命,生必有死;草木春秋,亦枯亦荣。
智莫难于知人,痛莫苦于去私。
君子之生于世也,为其所可为,不为其所不可为。
胆劲心方,虽弱亦强。
以势友者,势倾则断;以利友者,利穷则散。
谄谀逢迎之辈,君子鄙之。何以货利而少舛?上之需也。
纲举目张,执本末从。
天下皆知取之为取,而莫知与之为取。
行之卷二
欲成事必先自信,欲胜人必先胜己。
君子受言以明智,骄横孤行祸必自生。
孟子曰:“虽有智能,不如乘势;虽有镃基,不如待时。”时者,机遇也。
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故君子得道,小人求利。
孟子曰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非知之实难;惟行之,艰也。
令行生威,威而有信,信则服众。
蓄不久则着不盛,积不深则发不茂。
学贵有恒,勤能补拙。
宁忍胯下之辱,不失丈夫之志。
当断不断,必有祸乱;当断则断,不留祸患。
精于理者,其言易而名,粗于事者,其言浮而狂。故,言浮者亲行之,其形可见矣。
五岳之外,尚有山尊;至上之人,亦有圣人。
止之卷三
大怒不怒,大喜不喜,可以养心;靡俗不交,恶党不入,可以立身;小利不争,小忿不发,可以和众。
见色而忘义,处富贵而失伦,谓之逆道。逆道者,患之将至。
恩不可过,过施则不继,不继则怨生;情不可密,密交则难久,中断则疏薄之嫌。
不贪权,敞户无险;不贪杯,心静身安。
直木先伐,全壁受疑;知止能退,平静其心。
养心莫善于寡欲,养廉莫善于止贪。
高飞之鸟,死于美食;深潭之鱼,亡于芳饵。
外贵而骄,败之端也;处富而奢,衰之始也。去骄戒奢,惟恭惟俭。
钱字拆开,乃两戈争金,世人应晓其险也。
廉于小者易,廉于大者难;廉于始者易,廉于终者难。
全则必缺,极则必反,盈则必亏。
改过宜勇,迁善宜速。迷途知返,得到未远。
藏之卷四
有大而能谦者豫;有才而恃显者辱。
山以高移,谷以卑安,恭则物服,骄则必挫。
蝼蚁之穴,能毁千里之堤;三寸之舌,可害身家性命。
德行昭著而守以恭者荣,功高不骄而严以正者安。
聪明过露者德薄,才华太盛者福浅。
自高者处危,自大者势孤,自满者必溢。
人情警于抑而放于顺,肆于誉而敕于毁。君子宁抑而济,毋顺而溺;宁毁而周,毋誉而缺。
觉人之诈,不形于言;受人之侮,不动于色。此中有无穷意味。
良贾深藏若虚,君子盛德不显。
持盈履满,君子兢兢;位不宜显,过显则危。
柔之戒,弱也;刚之戒,强也。
忍之卷五
和者无仇,恕者无怨,忍者无辱,仁者无敌。
忍一言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
必有忍,其乃有济;有容,德乃大。
千尺之松,不蔽其根者,独立无辅也;百里之林,鸟兽群聚者,众木威济也。故,贤者聚众而成事,恕众而收心。
宁让人,勿使人让我;宁容人,勿使人容我;宁亏己,勿使我亏人。此君子之为也。
与人当宽,自处当严。
不制怒,无以纳谏;不从善,无以改过。
不期而遇,时也;无利而助,诚也。助而无怨,是为君子之德。
容人者容,治人者治。
狭路行人,让一步为高;酒至酣处,留三分最妙。
信之卷六
宽则得众,恭者宜人,信则信人,敏者功成。
厚德可载物,拙诚可信人。
忠信谨慎,此德义之基也;虚无诡谲,此乱道之根也。
践行其言而人不信者有矣,未有不践言而人信之者。
巧伪似虹霓,易聚易散;拙诚似厚土,地久天长。
自谋不诚,则欺心而弃己;与人不诚,则丧德而增怨。
修学不以诚,则学浅;务事不以诚,则事败。
友者,温不增华,寒不改叶,富不忘旧,历夷险而益固。
坚石碎身,共性不易,君子素诚,其色不改。
夫信天地之诚,四时生焉,春华秋实;夫信人之诚,同尔趋之,霸业兴焉。
君子不失信于人,不失色于人。
君子行法,公而忘私;小人行贪,囊私弃公。
曲之卷七
水曲流长,路曲通天,人曲顺达。
豪夺不如智取,己争不如借力。
山势崇峻,则草木不茂;水势湍急,则鱼鳖不生。观山水可以观人矣。
属己者和众,宽人者得人。
自重者生威,自畏者免祸。
用心而志大,智圆而行方,才显而练达,成事之基。
渊深鱼聚,林茂鸟栖。
处大事贵乎明尔能断,处难事贵乎通而能变。
择路宜直,助人直曲;谋事直秘,处人宜宽。
圣人不能为时,而能以事适时,事适于时者其功大。
山,水绕之;林,鸟栖之,曲径可通幽也。
处君子宜淡,处小人当隙,处贼徒当方圆并用。
厚之卷八
兵不厌诈,击敌无情。
在上者,患下之骄;在下者,患上之疑,故,下骄,上必削之;上疑,下必惧之。
人心叵测,私欲惑尔,去私则仁生。
縻情羁足,疑事无功。
毒来毒往,毒可见矣。
蜂虿之毒,可伤肌肤;人心之黑,可弥日月。
无欲则生仁,欲盛则怀毒。
君子怀德养人,小人趋利害人。怀德者德彰,趋利奢利显。
行事审己,旨在利弊。
有奇思方有奇行,有奇举必有奇事。成大事者,鲜有循规蹈矩之行。
舍之卷九
伐欲以炼情,绝俗以达志。
大勇无惧,命之不惜,何足惧哉?
穷思变,思变则通;贵处尊,处尊则怠。
逐利而行多怨,割爱适众身安。
将欲扬之,必先抑之;将欲取之,必先予之。
君子不为轩冕失节,不为穷约趋俗。
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愚而多财,则益其过。
富贵生淫逸,沉溺致愚疾。
溺财伤身,散财聚人。
退以求进,舍以求得。